三、焦竑及其史学著作
焦竑字弱侯,号澹园,江宁(今江苏南京)人。万历十七年(1589年)状元,官至翰林院修撰。他与当时进步思想家李贽交往密切,受其影响较深。他落职还家后,专心从事著述。他一生著作很多,《明史·艺文志》经、史、子、集类著录他的书有十几种。关于本朝史的撰述,主要有《国史经籍志》、《国朝献征录》、《玉堂丛语》。在明代的史学家,前有王世贞后有焦竑。谢肇淛在《五杂俎》中说:“王元美先生藏书,二典之外,尚有三万卷,其它即墓铭朝报,积之如山,其考核该博,固有自来。近时则焦弱侯太史,留心坟索,累世探讨,非徒为书簏者。”隆庆、万历以来,南京人士之所以喜欢董理乡邦掌故,如顾起元、周晖等人,都是受了他的启发,遂成为一时的风气。
《国史经籍志》5卷,附录1卷。万历二十二年(1594年),大学士陈于陛建议修国史,焦竑曾应陈于陛之聘,参与官修纪传体本朝史之事,撰写了《经籍志》一书,其他皆无所撰,史馆亦罢,有幸《经籍志》一书流传下来。《经籍志》一书体例多遵《隋书·经籍志》,著录历代典籍,重视分类,各类皆有小序,以明分类之旨。而其分类方法,又参考了《通志·略》,全书含经部11类,史部15类,子部17类,集部5类。附录1卷名为《纠谬》,详析《汉书·艺文志》以下至《文献通考·经籍考》等公私所撰文献分类目录之误。因有这些特点,它受到后人的推崇,在目录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,对于后人了解明人著作,尤有帮助。但对前代典籍之著录,多抄自有关目录书,难免失误。该书曾收在《明史·艺文志·补编·附编》中,因此《明史》评价说:“明万历中,修撰焦竑修国史,辑《经籍志》,号称详博。然延阁广内之藏,竑亦无从遍览,则前代陈编,何凭记录,区区掇拾遗闻,冀以上承《隋志》,而赝书错列,徒滋讹舛。”《四库全书总目》评其“古来目录,惟是书最不足凭”,所评显然有些过分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