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秋战国时代的灿烂无比的思想界,到了战国之末,渐渐地衰落下来。于是有秦相吕不韦,集许多宾客,使各著所闻,以为八览,六论,十二纪,名之曰《吕氏春秋》。这一部无所不包的杂书,就是中国古代思想界的总结集。到了秦始皇统一各国,焚天下之书,以愚天下人民之耳目,各种的思想便一时被扑灭无遗。汉兴,儒、道二派的余裔又显于时,但俱苟容取媚于世,已完全没有以前的那种救世的、积极的精神了。
四
我们如将先秦的历史家与先秦的哲学家比较一下,我们便知道历史家在散文上所占的地位实在是非常渺小的。先秦的历史书籍,有被称为“断烂朝报”的《春秋》;有依据这个编年体裁而叙述得比较详细的《左传》;有依国别编次,并无叙述的系统的《国语》、《国策》,此外更有唯一的传记:《穆天子传》。像《春秋》、《竹书纪年》等编年体的历史,本来不算是什么有组织的东西。他们不过依了时间的自然顺序以记载历年所发生的史迹而已。他们是编辑方法最原始的史籍。惟《春秋左氏传》(《左氏传》有《十三经注疏》本,有《相台五经》本)较为进步,常有许多着意的描状,足称为一部有文学趣味的历史。《左氏传》为左丘明作。左丘明的生平我们知道得很少。据说,他是一个盲人。孔子的《春秋》起于鲁隐公元年(公元前722年),终于鲁哀公十四年(公示前481年),左丘明的传,则书孔子卒,直至哀公二十七年始告终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