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扬州禅智寺[1]
雨过一蝉噪[2],飘萧松桂秋[3]。
青苔满阶砌[4],白鸟故迟留[5]。
暮霭生深树[6],斜阳下小楼。
谁知竹西路[7],歌吹是扬州[8]?
[注释]
[1]禅智寺:又名上方寺、竹西寺,在扬州城东十五里。本隋炀帝故宫,后建寺。
[2]蝉噪:指秋蝉鸣叫。王籍《入若耶溪》:“蝉噪林逾静,鸟鸣山更幽。”
[3]飘萧:飘摇萧瑟。
[4]阶砌:台阶。
[5]故:故意。迟留:徘徊而不愿离去。
[6]暮霭:黄昏的云气。
[7]竹西路:指禅智寺前官河北岸的道路。宋姜夔《扬州慢》:“淮左名都,竹西佳处,解鞍少驻初程。”即化用杜牧诗意。
[8]歌吹:歌声和乐声。
[点评]
这首诗是杜牧开成二年(837)在扬州时作。禅智寺,在扬州城东十五里,本隋炀帝故宫,后建为寺。其时杜牧的弟弟杜顗患眼病,居于禅智寺,杜牧也告假赴扬州视弟,大概与其弟同居寺中,诗即题寺之作。诗的前六句,写静,是实写,表现出寺庙的清寂幽深。后二句,写动,是虚写,是以动衬静之笔,通过作者的联想与前六句进行对比。这样写的妙处在于,它唤起了读者心田中歌吹繁华的扬州的联想,把它来与现实的禅智寺作比较,相形之下,便突出了禅智寺的幽静。然而作者这样的对比手法,并没有直接搬出歌吹繁华的扬州来描写一番,而是寄托在一种虚写的联想之上,使读者觉得别有一种韵味,也省去了许多笔墨,显得更为简净。杜牧写扬州诗较多,而各有其特色,故清人余成教赞叹“何其善言扬州也”(《石园诗话》卷二)。